「把小說拍成真實影像,是基於想驗證書中每個人的獨白究竟是真是假。……
我們真能如此坦率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嗎?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真正想法,有時連我自己都不知道!」
---電影《告白》導演中島哲也訪談
看完這部片時,姐姐問我:「好看嗎?」
我略為思考後用日文打出:「面白い。」
很有趣。
我很喜歡中島的拍攝手法,雖說《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被束之高閣(純粹討厭松子),無論是影片開始大量陰暗的冷色調,或是刻意放緩的節奏,在牆上所留下暗紅的血液的畫面,水花濺起、烏雲慘淡…倒時計等,令人為之興奮(笑)。
故事的開章,以班級上的吵雜、混亂吸引你的眼球,各式各樣的青春被擺在(重現?)眼前,那些不受拘束、肆意喧鬧歡笑的年紀,而惡意就隱藏在如此純真的時代。
或許是過於純真,惡意才得以如此淋漓盡致的表現。
森口(松隆子飾)對學生說:「保護你們性命的最可靠的夥伴,那就是少年法。」
基於此,少年A高傲、輕視生命的奪去別人心裡重要的東西,少年B則不堪於自已的弱小和母親的期待,透過扭曲的路以證明自已能做到即便天才如少年A也無法辦到的事情。
我曾經心裡有一個修哉(或許仍然存在),渴望得到一個人的眼光,好像不透過鮮血就難以證實自已的存在,所以傷害別人(這我很俗仔沒做),傷害自已。其實這也常是每個少年常用以呼救的方式,才有陣子校園很流行割腕,透過輕視自已、他人、社會以墊襯自已的孤高……純真的少年,幻想裡描繪未成年的自已,如何毀去所輕視的對象,再以修哉的口吻說出:「なーんてね」。
對於修哉沒有太多的想法,只是如同長大後的自已檢視幼時的荒唐行徑,看著修哉害怕被拒絕,所以不直接引起母親的注意、接觸;不被了解的孤單,愈發輕視他人;當現實和臆測有所出入時,編織一個美麗的謊言,沉溺其中……「白痴。」
相較修哉的平板,影片裡最為吸晴的非屬松隆子飾演的森口,以平靜安然的口吻揭開一場報復、失去最後的希望的愛美時,作為母親的絕望和愛意在臉上展露無遺、最後的『大切なものが消える音が,パチン じやなく,“ドッカーン”って!(我聽到了哦,重要的東西破碎的聲音,不是啪嗒……)』猙獰所展現的快意,特別是在「なーんてね(是砰哦!)」前的表情的變化,精采萬分,絲絲入扣。
(本來想放上畫面,但…我怕被抓起來XD)
Milk
除了森口外,直樹的告白是我最喜歡的片段。
雖然我十分贊同修哉對直樹的評價『蠢蛋中的蠢蛋』(看吧,修哉仍然存在著),但配樂的Milk奏起,拍攝直樹身體上的汙穢的畫面,或是直樹吃下摻有安眠藥的三明治一頭倒在桌上的音效,後至直樹醒來後覺得自已快死了,哀號著:「我才十三歲,就連Kiss和做愛都還沒有過!」……十分逗趣,更甚至直樹舉起沾滿血腥的雙手說:「還有殺人」的畫面,都讓我覺得諷刺又好笑。這或許貼近多數二十一世紀少年維特的煩惱吧(笑)。
有人問我沉悶嗎?
影片的開端到尾章,充斥著嘲諷和深沉的壓迫,幾乎沒有能放鬆的一刻。
但以嘲諷的喜感將惡鋪陳於前面,但到了行惡的畫面又輕快或是天真童趣的配樂予以掩飾的手法……至少我覺得很有趣。
文章開頭提到訪談的詳細全文如下:「後來之所以會覺得「這本小說可以拍成電影」、「想把這部小說拍成電影」,是因為我認為這本小說想要探討的主題是「真實/真相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在原著裡,每個主角都從自己的立場跟觀點,喋喋不休地進行著各執一方的告白與說詞,而讀者也得藉由他們的的話語來理解/拼湊出事件的全貌。在閱讀小說的時候,我們只能透過書裡這些角色所陳述的東西來理解這些角色的個性與想法,對吧?!
所以身為一個讀者,去相信這些書中角色所說的話也是理所當然的,對吧?不過,我卻是從「懷疑這些人所說的話」的這個角度,來開始閱讀與理解這個故事的。所謂的人,是能夠這麼輕易地就說出實話的生物嗎?而那些所謂的「實話」,誰又知道是真是假呢?」
在看過鄉民或是其它blog的想法後,各家說法眾說紛紜,有人這般解讀這個鏡頭,有人那般解釋這個微笑,有人提以導演的意見作為依據……就如同文章開頭中島哲訪談中所言,有時候我們連自已真正的想法都無從得知,每個人對影片的解讀完全依據個人生活背景和經驗,自然會大不相同。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電影板裡鄉民的這篇:《[好雷] 告白—成長是不可逆的,而少年你準備好了嗎?》
要得到某樣東西,就得先失去另一樣東西。
成長是有其代價的,代價是難以遺忘的巨大,以致於青春漂浮於不可跨越的時空歲月裡。
最後放上片中的配樂:Last Flowers/Radiohead
延伸閱讀:
劃開人性的言語之刃──【告白 / 告白】
告白中的告白---------松隆子與中島哲也的對談錄 (上)
告白中的告白---------松隆子與中島哲也的對談錄 (下)
中島哲也的風格化暴力美學—電影《告白》
電影|告白
【告白】-影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